放射性心脏损害是指受到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产生的心肌病变。受到放射线照射的人和动物的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受损部位包括心包、心外膜、心内膜、甚至含有心脏瓣膜,还有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的损伤都容易造成放射性心脏损害。
(一)发病原因常见病因: 1.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霍奇金病等的放射治疗; 2.战争中原子弹的投放,核反应堆的泄漏,放射性物质的误服误用; 3.长时间在X线照射下进行射频或介入治疗,同时防护不当。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心包、心外膜、心肌、心内膜甚至心脏瓣膜,还有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的损...
受照射后的24h内患者的心脏就可产生急性反应,迟发性反应约发生在照射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动物模型心脏的急性损害发生在照射后6~58h内,迟发反应则在2~3个月后发生。而尸检发现,在实行放射治疗7~10年以后,患者仍可检出有心肌的病理改变存在。放射性心脏损害的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患者可以以其中一种或几种为...
1.X线胸片心影增大。 2.心电图ST-T改变,传导功能异常(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 3.超声心动图心影增大,合并有心包炎时可见液性暗区。医院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64排CT,了引起心肌缺血的冠脉病变情况做一下心肌酶的检查,必要时可能要做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损伤不排除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
放射性心肌损害常与临床上的各种心肌病相混淆,但本病患者常有接受过放射治疗或有接触放射线剂量较大的经历,现出现心脏症状,可与其他的心肌疾病进行鉴别。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可出现放射性肺炎、缩窄性心包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患者乏力、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浮肿、腹水及肝大等。另外,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合并脑、肾和肺等部位栓塞。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产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剂量体积效应,必...
1.在对乳腺癌,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放射治疗的剂量,次数和时间的掌握,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要太长,放疗照射区所包括心脏的容积尽量要小,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心脏和肺的保护,必要时在隆突下用防护垫保护心脏,可降低对心脏的损害。 2.长期从事放射治疗和放射投照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放射治疗或在...
(一)治疗 进行放射治疗及接触放射线的人员应积极进行防护,对已造成放射性心脏损害者则必须给予相应的治疗。 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有: 1.防止射线接触过多 (1)选择正确的放射治疗方案:对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应仔细选择治疗方案和照射野,根据病情需要及病人情况确定照射剂量、照射时间及照射间隔等,一般累积照射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