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BibrioParahemolyticus)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翻版海产品。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重症型常出现失水、休克症状。于1950年10月从日本大阪市发生的一起咸沙丁鱼食物中毒的患者肠道排泄物和食物中首次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
(一)发病原因 副溶血性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的荚膜杆菌,为多形态的球杆菌及稍弯曲弧菌,大小不一,一般长度为0.7~1.0μm。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运动活泼。嗜盐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含盐2%~4%。最适宜的温度为37℃,pH7.4~8.5,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加热56℃5~10分钟灭活,在1%盐...
本病病程自1~6日不等,可自限,一般恢复较快。潜伏期一般为6~20h,最短1~3h,最长可达96h。起病急骤,先以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腹部不适开始,随之出现上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每天数次至20余次不等,大便以黄色水样便较多,少数为血水样便,极少数呈现脓血便,但很少有里急后重感。严重腹泻...
1.血象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在(10~2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0%以上。 2.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常伴有红细胞,易被误诊为菌痢。粪便培养可检出副溶血弧菌,绝大多数迅速转阴,仅少数持续阳性2~4天。 3.细菌培养发病1~2天,粪便培养阳性率高,2天后阳性率减低。可疑食物,如海产品、腌渍...
1.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黏液便,有里急后重,粪便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 2.霍乱腹泻频繁,伴呕吐,常常表现明显失水,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 3.出血性肠炎多见于儿童,与进食无关,为散发病例。临床表现有血水样大便,剧烈腹痛和脐周压痛,有时腹部有固定压痛,伴肌紧张,中毒症状重,病程较长;粪培养无...
1、可并发中毒性休克:患者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慌、心悸等不是症状。 2、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循环衰竭:由于大量液体通过消化道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充分的液体,容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导致循环衰竭。 3、神志意识障碍:如果毒性的食物长期存在于体内,可以会通过循环进入大脑的血供,引起意识障...
预防措施与其他细菌所致者似。关键在于加强卫生宣传,提高人们的卫生素质。 ①加强海产品卫生处理。对海产品清洗、盐渍、冷藏、运输应严格按卫生规定管理。 ②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生吃海产品。做到生菜和熟菜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对海产品要煮熟炒透。贮存的食品在进食前要重新煮透。不吃生成蟛蜞、生梭子蟹、咸烤虾等,如生吃,...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 盛夏时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