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副银屑病
副银屑病
疾病概述
  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组较为少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浸润、鳞屑性皮损,自觉症状轻微。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组织病理学共同特征为真皮T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因而本组疾病被认为与蕈样肉芽肿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通过基因Southblot印迹、PCR技术分析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示优势T细胞克隆群的存在,提示局部浸润细胞的调控异常与本病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症状
  本组疾病的诊断学名词和分类,曾经较为混乱,目前采用的分类为:点滴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guttata)、痘疮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Varioliformis)、苔藓糠疹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lichenoides)、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mallplaqueparaps...
疾病检查
  1.点滴型副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局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肥厚及轻度灶性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稀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有少许噬黑素细胞。  2.苔藓样副银屑的组织病理与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的改变相似,即真皮浅层带状较为致密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并可向上侵入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明显变薄。有的病例可见浸润淋巴...
鉴别诊断
  1.点滴型副银屑病鉴别诊断  (1)点滴状银屑病:鳞屑厚,呈云母状,剥离的基底有点状出血,发病急,常伴有咽峡炎或扁桃体腺炎。  (2)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皮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短,不易复发。组织病理学不易区分,一般来说,玫瑰糠疹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较为明显,乳头水肿,常可见血管外...
并 发 症
  苔藓样副银屑病如发生剧痒,常为向蕈样肉芽肿转变的预兆。本病可因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可造成大量脱屑,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营养摄入不足,更会使上述症状加...
疾病预防
  预后  斑块型副银屑病可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上持续多年或数十年不变,但约有10%~30%的患者进展为蕈样肉芽肿。因而对可能演变为蕈样肉芽肿的苔藓样型副银屑病和大斑块型副银屑病患者最初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反复多次对可疑皮损处取材活检,以确定疾病处于稳定阶段。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各型副银屑病目前均无特效疗法。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向蕈样肉芽肿演变。  1.全身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试用于急性或进行期皮损可缓解病情。  (2)补骨脂素:结合紫外线PUVA、UVB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抑制疾病进展为蕈样肉芽肿。  (3)其他:维生素D2、氨苯砜(DDS)、氯喹、四环素等。临床...
0.29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