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
疾病概述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本病在国外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以广东、台湾等省为主要流行区。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
疾病病因
  肝吸虫病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的肝胆管内。在流行区,患有本病的人或动物,虫卵经常随胆汁进入肠内,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或沼螺吞入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经胞蚴、雷蚴一系列的发育和繁殖,最后形成许多尾蚴。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
主要症状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
疾病检查
  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因为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  病原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见虫...
鉴别诊断
  凡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有进食生鱼或虾以及未烧熟的鱼(包括干鱼、腌鱼)史者,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伴肝肿大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粪便直接涂片或浓缩法找虫卵。粪便多次阴性者,可作十二指肠引流,采集胆汁找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可辅助诊断。
并 发 症
  会并发以下疾病:胆管阻塞(伴乏力、消瘦、黄疸、低热、食欲不振,有可能是胆囊肿瘤胆管阻塞伴右上腹绞痛(并向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厌油等,多见于胆囊结石,当然,引起胆管阻塞的原因还可能是肝脏或胰腺疾病。)、胆汁滞留、胰腺炎。
疾病预防
  肝吸虫病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物传播。因此,在流行区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此病的传播途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菜刀切完生鱼必须洗净后再切熟肉,以免囊蚴感染;加强粪便管理,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的粪便施肥或喂鱼虾,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鱼塘;禁止出售鱼生及“鱼生粥”饮食和用生鱼鳞、...
如何治疗
  肝吸虫病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①吡喹酮: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  ②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
0.30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