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中医名词。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扰乱肝胃正常功能,形成肝胃不和证.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特殊情况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或呕吐涎...
1、纤维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病的主要方法。 2、X射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也有帮助。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
1、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
1、多喝热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说话尽量小声,每天要作息规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少食多餐。 2、调整情志,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肝胃不适的诱发因素。 3、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4、远离化学刺激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甘草8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佛手10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白术10克。以上诸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2剂,分2~3次温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