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atticecornealdystrophy)为一种双眼对称性角膜基质出现网格状混浊、视力损害较重的遗传性角膜病变。目前已发现有Ⅰ、Ⅱ、Ⅲ、ⅢA、Ⅳ5个临床类型,其中Ⅰ型临床较常见,国内已有不少病例报告。
(一)发病原因 Ⅰ、Ⅱ、ⅢA、Ⅳ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Ⅰ型外显率可达100%,Ⅲ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有散发病例。确切病因不明,目前认为Ⅰ、ⅢA、Ⅳ型与BIGH3基因突变有关,Ⅱ型与GSN基因(gelsolingene)突变有关。 (二)发病机制 1997年Munier等测出本病是由5号染色体长臂5q3...
本病发病早,10岁前(多于2~7岁)即已发病。而出现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症状及逐渐加剧的视力减退症状,则常在10岁后。不少病人在30~40岁时即需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本病多数为对称性双眼发病,但亦有报告为单眼者。早期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中轴部呈轻度弥漫性混浊,在旁中心角膜实质浅层与Bowman层内有不规则的分支状细条和点...
1.遗传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1)光镜检查:下可见上皮细胞层厚薄不一,排列不规则,Bowman层有断裂,角膜实质板层形态扭曲,有多条嗜伊红性梭形混浊物沉积于上皮细胞层与Bowman层之间。实质层内亦有此沉积物散在,但主要位于实质浅层。而Descemet膜与内皮细胞层则保持正常。组织化学法显示此沉积物为淀粉...
病变进行到某个阶段需要与斑状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进行鉴别。 斑点状营养不良:常在10岁前,进行性视力减退,无明显眼疼,角膜知觉减退,角膜基质变薄、弥漫性混浊,同时有散在的局限性、边界不清的白色斑块状浑浊,由中央向周边进行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角膜基质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证实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为...
本病发病早,10岁前即已发病,而出现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及逐渐加剧的视力减退。 晚期,患者除角膜病变外,还同时伴有全身淀粉样变性的表现,如进行性脑神经及周围神经麻痹,皮肤干痒,眼睑皮肤松弛等。
格子装角膜营养不良主要和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相关,所以避免接触放射源、避免化肥农药的滥用以及相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避免出现基因突变,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如有相关基因遗传性问题,有明显家族倾向的,必要时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早期若有反复上皮脱落,可用高渗药物和包扎患眼治疗,或戴治疗性软接触镜。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者,可行穿透或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多数效果良好。少数患者在日久后移植片有病变复发。 (二)预后 移植术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