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
(一)发病原因 虫卵随着病人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经1~3天孵化成杆状蚴,此时尚无感染能力,又经5天左右即蜕皮成丝状蚴,当在菜园、果园、茶园、种植园区及矿区赤脚行路时,即有可能进入皮肤,受到皮肤温度的刺激,立即表现出活跃的钻刺活动,一般通过毛囊、汗腺孔或皮肤较薄部位侵入皮内,继而在钻入的部位引起急...
丝状蚴在钻入皮肤后,局部有烧着刺痒感,数分钟至1h内可出现红色丘疹,有的形成水疱,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疱,少数患者亦可形成溃疡,有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若同时钻入的钩蚴较多时,约经1周后,可出现哮喘、咳嗽、发热等症状。血液或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发作时痰内易查到钩蚴,月余后粪便中易查到虫卵。 多见于农民,尤...
本病检查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感染史以及在皮肤及其分泌物寻找幼虫、虫卵等。包括如下检查项目:1.钩蚴检查:感染早期(最好在2~3h内)可查到钩蚴。由于钩蚴细小且有时间阶段要求,所以此方法的实施较为困难。2.粪便涂片镜检查找虫卵或孵出毛蚴。找到尾蚴后即可确诊为本病,本病通常可有肠道囊虫感染,严重病例可合并脑囊虫感染,应注...
本病应与手足癣鉴别,前者多发于手足边缘,起病急,又接触粪便史,后者以小水疱、鲜屑损害为主,真菌检查阳性。临床上尚需与禽类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稻田皮炎和虫咬皮炎相鉴别。尾蚴性皮炎的感染部位在皮肤,而血吸虫可以进入血液系统,如果是血吸虫病的话,通过间接血凝试验可以快速得到阳性结果。如果是尾蚴性皮炎则为阴性。通过了解患者的感...
可出现哮喘、可形成溃疡,有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还可并发阑尾炎或肠梗阻。并发哮喘者,可能因幼虫及其成虫释放的过敏性代谢物有关,可出现发作性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过敏物还可刺激皮肤形成风团样皮疹改变,如荨麻疹样外观。皮肤可因虫卵沉积、破溃形成皮肤浅表溃疡,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引起重视。
广泛开展防治钩虫宣传教育,不随地大便,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在流行区勿赤脚下地,必须穿戴长筒靴避免钩幼经皮肤进入身体造成感染。必要时应用防护剂,如2.5%白矾水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菜油加食盐涂擦手足。消灭传染源,在流行区大规模治疗钩虫病人。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 钩蚴钻进皮肤后在24h后,尚有95%以上还停留在局部,此时可将手足发痒部位浸在53℃的热水中,约20min左右(要不断加热水保持原水温)或用6~8层纱布或棉垫浸于53℃左右热水中,取出稍拧干,紧贴在皮炎部位。每分钟1次,连用10次。亦可用艾条薰局部,连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