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寒痹
寒痹
疾病概述
  寒痹,病名。一名痛痹、骨痹。指寒邪偏重的痹证。《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证治准绳•...
疾病病因
  寒痹病主要是外因多与严冬涉水、步履冰雪、久居寒湿之地等,导致风寒湿邪以寒邪为主侵入机体有关。内因则主要与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有关。其病机是在正气虚弱的前提下,风寒湿邪以寒邪为主侵袭,痹阻于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痛痹。
主要症状
  诊断要点:  1.本病多以肢体关节(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症。  2.腰背、四肢关节及肌肉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以痛处不移为特点。  3.其痛有逢寒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变、关节屈伸不利、形寒肢冷、昼轻夜重的特征。  4.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疾病检查
  检查可参考风湿性关节炎: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多在l0×10[sup]9[/sup]/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
鉴别诊断
  1.寒凝痹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如刀割,得热痛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不热,形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制草乌15g熟附子10g干姜10g麻黄10g细辛6g桂枝10g甘草6g  方解:方用制川乌、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
并 发 症
  人体多数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如抽筋、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源都是寒痹症所引起的经络血气淤塞导致。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
疾病预防
  方法一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生盐500克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2次,每次1小时。  方法二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生盐250克、大葱白250克捣碎,生盐炒烫后,加入大葱白.再炒l-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方法三  取位:痛处  操作...
如何治疗
  寒痹中医治疗方法  1。寒凝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制草乌15g 熟附子10g 干姜10g 麻黄10g 细辛6g 桂枝10g 甘草6g 。方解:方用制川乌、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加减法:若寒甚加制草...
0.29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