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疾病概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融合病毒(RSV)所致。属副黏液病毒RNA型,直径100~140nm,核衣壳由32个对称20面体衣壳组成,有囊膜。不被乙醚、氯仿破坏。用人细胞、双倍体细胞及原代猴肾细胞等可以培养病毒,且可产生特殊的融合细胞故名。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可在感染的细胞胞质中查到病毒。本病经飞沫呼吸道传...
主要症状
  主要发生于6个月~4岁的婴幼儿。多在冬春季发病。潜伏期4~5天。婴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伴阵咳、呕吐、呼吸急促,少数伴胸腔积液,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缺氧、发绀、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有的病儿可发生脑膜炎、脊髓炎、共济失调、偏瘫、心肌炎、完全传导阻滞等,有的病儿...
疾病检查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白细胞计数一般为(5~15)×109/L,多数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下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1.支气管肺炎:通常以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与本病相似,但痰液培养检查可查到病原体,且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性改变,与合胞病毒感染可进行鉴别。       2.肺结核:本病也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咯血表现。胸片检查可...
并 发 症
  本病常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且病情严重,主要以喘息作为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缺氧、发绀、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故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吸氧、解痉、平喘对症治疗,必要时还应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有的病儿可发生脑膜炎、脊髓炎。
疾病预防
              呼吸道排出物应严格消毒。母乳哺育可增加抗体,应鼓励哺母乳。接种减毒活疫苗,95%儿童可产生中和抗体,在鼻分泌物中亦可测出抗体。近年新研制的温度敏感(ts)裂变株作气雾法接种,可对具有抗体的儿童及成人防护效果好,但对血清抗体阴性的幼儿无效。
如何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病人隔离,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干扰素(IFN)可有一定治疗作用。50万~100万U/d,连用3~5天,可停止病毒排出。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或滴鼻,可抵制入侵病毒扩散。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现有的抗病毒药物除效果不理想外,还有较大的副作用,且多数呼吸道病毒感染均为自限性,使用现有抗...
0.2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