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大肠内常见的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以近侧结肠多见,尤以盲肠为甚。
(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过量的脂肪堆积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少活动、少锻炼、常食高脂、高胆固醇食品是危险因素。(二)发病机制:本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认为和脂肪代谢紊乱有密切的关系。
本病属于脂肪组织的代谢紊乱性疾病,通常好发于50~69岁,女性多于男性,且多见于肥胖的女性。患者多无症状,较大的脂肪瘤可出现腹痛、便血、大便习性改变、肠套叠、少见情况下可触及肿块。由于长期的经过消化道丢失血液,患者还可有面色苍白等贫血貌样外观。
1.内镜下大肠脂肪瘤呈黄色质软的圆形状肿块。较大的粘膜下脂肪瘤常常突入肠腔,部分成为有蒂。 2.活检时有时可见黄色物流出。病理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和纤维性间质出确诊。 3.X线表现为光滑的肠腔内有蒂或广基肿块,具有形态不稳定的特征,充盈缺损可以在钡剂灌肠时随外压或排空而改变形态。
常需要和结肠腺瘤、平滑肌瘤及结肠癌鉴别诊断。结肠腺瘤、平滑肌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结肠镜活检对黏膜下型的肌瘤诊断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肠癌: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晚期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可并发便血、大便习性改变、肠套叠等症。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肛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儿...
1.规律饮食、起居,多活动、多锻炼。 2.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高胆固醇食品。 3.平时可服用一些藻酸双脂纳,脂必妥、月见草油丸、绞股蓝总甙、肌苷、三磷酸腺苷等降脂、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或经常饮用山楂茶等,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中医保守治疗的方法有:中药选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二陈汤辨证加减。药用:柴胡10g,生白芍20g,当归l5g,川芎l5g,茯苓15g,焦自术l5g,陈皮l5g,红花15g,半夏1Og,三棱10g,莪术1Og,穿山甲10g,浙贝母10g,皂角刺10g,鸡血藤30g,丹参3Og,生牡蛎30g。每日1剂,水煎服。火针疗法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