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hemorrhagicfever)是欧、亚、非三大洲都有分布的蜱媒自然疫源性病毒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与其他型出血热相似,惟肾脏的损伤较为轻微。患者入院时多呈重症,病死率高达50%。 本病因在克里米亚和刚果相继发现而得名。在国内首先...
(一)发病原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hemorrhagicfevervirus)属于布尼亚(布尼奥罗)病毒科(Bunyaviridae)的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病毒颗粒呈圆形和椭圆形,直径约85~120nm,外被包膜。光学镜下在鼠脑的感染组织中可见到吉姆萨染色呈嗜碱性...
1.潜伏期2~12天。 2.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恶寒战栗,体温上升至39~41℃。头痛剧烈,尤以前额和颞部剧痛难忍,颜面呈痛苦表情。周身肌痛,四肢关节酸痛剧烈,甚至难以行走。病程早期颜面和颈项部皮肤潮红,眼结膜、口腔黏膜以及软腭均见明显充血,呈醉酒貌。表面黏膜和皮肤在早期即可见到出血点或瘀血斑。恶心、呕吐持续数天...
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如用患者血液早期进行乳鼠接种分离病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为阳性者,即可确诊。本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减少,有时可减少至1×109/L,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检查多有蛋白尿和血尿。 发病早期可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1.流行性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状较明显,皮疹少见,无皮肤瘀点、瘀斑。 2.麻疹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见。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现科氏斑。皮疹为斑丘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内遍及全身,最后见...
1.急性血管内溶血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多发生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asedehydrogenase,G6PD)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排酱油样小便、贫血、气促、心率加快,尿标本检查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而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
目前尚无疫苗。最为切实可行的预防在于防蜱灭蜱,加强对牧民和农场职工宣传教育,使其具有预防蜱类叮咬的知识。据称本病因医院内感染而造成的暴发流行竟高达70%,通过患者带病毒血液传播感染的机会比气溶胶途径为多。国内也曾发生过医务人员在抢救患者中被感染发病以致死亡的事例。要严格隔离患者,谢绝家属探视,以避免与患者及病毒污染...
(一)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原则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而以控制出血和抗休克为主。 1.对症治疗为防止出血可输入血小板、血浆,并用止血剂。阿司匹林以及有抗血小板或抗凝血的药物均应禁忌。对那些易于引起继发感染的处理措施要加强监控,尽量避免采取静脉内途径、导管及类似的损害性措施。注意保护心、肺,预防并发症,需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