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
(一)发病原因 莱姆病的病原体在1982年由Burgdorferi和Barbour等首先证实是一种新种疏螺旋体,称为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简称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单细胞疏松盘绕的左旋螺旋体,长10~40μm,宽0.2~0.3μm,有3~7个疏松和不规则的螺旋,两端稍尖,是包柔螺...
潜伏期3~32天。大部分患者在潜伏期末或ECM发生前后出现“流感”样症状。脑膜刺激征及肌肉关节酸痛,局限性或全身淋巴结肿大。通常将早期表现ECM及相关症状称为第一期;数周至数月后出现神经、心脏异常,骨骼肌肉症状或周期性关节损害,称为第二期;数月至数年后表现为慢性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受累,称为第三期。然而临床表现有明...
1.血象外周血象多在正常范围,偶有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沉常增快。 2.病原学检查 (1)直接或染色找病原体:取患者的皮肤、滑膜、淋巴结等组织及脑脊液等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银染色检查伯氏疏螺旋体,可快速作出病原学诊断,但检出率低。 (2)病原体分离:从患者皮肤、淋巴结、血液、脑脊液、关节滑液、皮肤灌洗液...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风湿病该病有发热、环形红斑、关节炎及心脏受累等,可依据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及抗M蛋白抗体等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及病原学检查等有助鉴别。 2.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小关节开始,以后累及大关节。血清中类风...
1.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时,可并发脑脊髓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亦可发生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脊髓炎。 2.心脏广泛受累时,可出现急性心肌心包炎。 3.关节有时损害侵蚀软骨和骨,可使关节致残。大关节受累时,有血管翳形成及骨与软骨侵蚀。 4.还可见到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晚期罕见慢性神经病变还有横贯性脊...
1.管理传染源疫区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灭鼠。对感染的家畜及宠物应进行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消灭硬蜱,应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在流行区铲除杂草,改造环境。野外作业时,可用药物喷洒地面周围,以达到杀灭硬蜱。 3.个人防护在发病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及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防止...
(一)治疗 莱姆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原体。像其他螺旋体病一样,莱姆病也以病程早期对抗生素治疗收效最佳。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对照资料和临床经验而发展。由于很难证实细菌确已清除,而有些症状治疗后还常会持续存在,因此确定抗生素治疗终点并非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1.早期莱姆病的治疗早期口服抗生素治疗,EM通常都会立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