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链杆菌病
链杆菌病
疾病概述
  鼠咬热(rat-bitfever)原系鼠类传染病,为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念珠状链杆菌所致者表现不规则发热,多有关节炎和皮疹。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念珠状链杆菌性鼠咬热(streptobacillaryrat-bitfever)是由念珠状链杆菌引起。1925年Levaditi等从实验工作人员血中发现此菌,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是鼠咬热病原体,称之为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1926年由Place...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l~7天,有长达22天者。咬伤处很易愈合,无硬结性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亦无肿大。经1~22天潜伏期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呕吐。热型不规则或呈间歇性,于l~3天后缓解,以后热度可再度上升,但规律性不如小螺菌鼠咬热。50%以上患者在病后第2周出现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以腕、肘等关节多见。受...
疾病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10~30)×109/L,核左移,中度贫血。②约25%患者出现血清梅毒抗体反应阳性。③特异性凝集试验效价在病后第10日达1∶80,最高效价在病后1~3个月达4倍以上,这种凝集抗体可长达2年以上,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本病。荧光抗体和补体结合试验也有助诊断。  2.病原学检...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首先与小螺菌鼠咬热(咬伤部位可出现炎症,并伴有回归热和区域性淋巴结炎,有时可出现玫瑰疹和荨麻疹样皮疹,但不及链杆菌性皮疹明显,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相区别,此外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疹相鉴别,如风疹、败血症、流脑、过敏性紫癜及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等。哈佛希尔热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并 发 症
1、肺脓肿: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致病,正常情况下,吸入物经气道粘膜-纤毛系统、咳嗽反射和肺巨噬细胞可迅速清除。  2、支气管扩张:本病多数发生于儿童与青年人,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杵状指等,它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不难以鉴别;部分病例可以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在老年期发生支气管扩张,其病理上多表现为狭窄...
疾病预防
1、灭鼠是最重要的措施,防止被鼠或其他动物咬伤。与鼠有接触的实验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戴手套。万一被咬伤除局部治疗外,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预防。  2、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都有益于链杆菌病的预防。  3、中医认为,体质下降、饮酒、食积、郁闷、过食肥甘厚味等,都可能引起链杆菌病。
如何治疗
  (一)治疗  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念珠状链杆菌对青霉素极其敏感,剂量一般为80万~160万U/d,肌内注射,疗程1周以上。如同时合并有心内膜炎时,剂量加大到1200万~1500万U/d,静脉给药,疗程为3~4周。如对有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二)预后  未用抗生素的病死率...
0.28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