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
(一)发病原因 1.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缺血。 2.心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3.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高钾。 4.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氯喹、锑剂、酚塞嗪类等药物中毒。 5.触电、雷击或溺水。 6.各种室性心动过速进一步恶化。 7.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误用洋地...
1.意识丧失、抽搐,即Adams-Stokes综合征。 2.面色苍白或青紫,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为零。 3.如不及时抢救,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1.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为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心律,但不能辨认QRS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min(图1)。 2.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为QRS...
1、电解质检测:检测患者的血清钾、钠、氯等水平。 2、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肺动脉楔压,曲线有一巨大V波。 3、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4、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可区别是乳头肌功能不全还是乳头肌坏死。
1.AMI:ST段压低或抬高,倒置T波,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缺血性病变,可有血清CK,LDH等酶活性异常值鉴别,CVD血清酶值增高速度比AMI缓慢,但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2.心脑卒中无胸痛,卒中样发病的AMI是老年性AMI所特有,藤氏报告AMI与CVD同时发生率达5%~10%,故未同时发生时则诊断困难。 3.急...
1、心力衰竭:由于酸碱平衡失调,可能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力衰竭,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2、心源性休克:由于损伤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3、心源性休克: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
AMI出现室早或室速应予以积极控制,严密心电图监护,并作好除颤等急救准备,以防发生室扑或室颤。在用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发现室早增多,应调整上述药物剂量或停用药物观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并及时予以纠正。重视病因治疗,如积极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应注意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
(一)治疗 1.直流电复律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应争取在短时间内(1~2min)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般用300~400Ws电击,若无效可静脉或气管注入、心内注射(尽量不用)肾上腺素1mg(可使细颤变为粗颤)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5~10mg/kg或利多卡因50~100mg,再行电击,可提高成功率。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