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
疾病概述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intheelderly,A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骤丧失,如果经过适当处理有可能使其逆转。近年来,随着透析、静脉高营养、抗生素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ARF的治疗已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其病死率却仍持续高达50%~70%,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为老年病人在ARF。...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ARF可发生于各科疾病的过程中,其病因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肾血流量急剧下降(肾前性ARF,prerenalARF)、各种肾疾病(肾实质性ARF,intrinsicARF)和尿路梗阻(肾后性ARF,postrenalARF)三大类。临床上最常见的ARF类型是由于肾缺血和(或)肾毒性损害导致的急性肾小...
主要症状
  ARF病人起病的初始症状与其病因有关。病人大多起病急骤,常首先出现尿量改变及氮质血症,逐渐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各种并发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表现,包括早期出现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常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可出现意识淡漠、嗜睡或意识障碍。部分病人还可因...
疾病检查
  1.血象检查用于了解有无贫血及其程度,结合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可辅助急、慢性肾衰的鉴别和病因诊断。  2.尿液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判断分型极为重要,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除常规检查外,尿诊断指数常可用于鉴别肾前性氮质血症与ATN。尿诊断指数中以钠排泄分数最敏感,阳性率高达98%;尿钠排出量的阳性率亦可高达...
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依据:  1.有休克或血管内溶血,药物中毒或过敏史。  2.在纠正或排除急性血容量不足、脱水、尿路梗阻后,尿量仍≤17/ml/h或尿量仍≤400/ml/24h。  3.尿比重在1.015以下,甚至固定在1.010。  4.急骤发生和与日俱增的氮质血症。  5.尿渗透压<350mOsm/Kg.H2O,尿...
并 发 症
  常并发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衡、肾性骨病、骨折、感染等。  除以上各系统并发症外,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透析者还可有如下并发症:  1.铝中毒常规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易并发铝中毒。  2.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一种见于长期透析病人的骨关节病。其临床症状和发...
疾病预防
  目前尚不能做到有把握地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但在易感人群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对防止其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控制原发病或致病因素(如缺血、创伤和感染等)、在易感人群中合理应用各类药物和造影剂,及时解除血管病变等。密切监测易感人群肾功能、尿量及尿酶等指标的变化,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损伤并予以及时处理,有助...
如何治疗
  (一)治疗  1.少尿期治疗少尿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合并症。  (1)治疗原发基础病因。  (2)营养疗法:尽可能通过胃肠道补充营养。早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入量,优质蛋白质0.6g/(kg·d),适度补充氨基酸或葡萄糖液,以保证每天每公斤体重126~188...
0.28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