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拉福拉病
拉福拉病
疾病概述
  拉福拉病(Lafora’sdisease)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最早属于家族性肌阵挛性癫痫。1911年Lafora根据尸检资料发现,患者大脑皮质、丘脑、黑质、苍白球及齿状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Lafora小体),自此以来开始对本病有了新的认识。  本病患者半数始以局...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拉福拉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对于有一些40岁以后发病,50多岁死亡的拉福拉病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1911年Lafora根据尸检资料,发现患者大脑皮质、丘脑、黑质、苍白球及齿状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以后的研究发现(如Yoki等...
主要症状
  1989年马赛国际会议将拉福拉病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实体。  1.本病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  2.患者半数始以局部性抽搐发作,故早期多被诊断为普通性癫痫。在数月内可进行性发展出现肌阵挛发作,并且逐渐布及全身。发作可因噪声、惊吓、激动、意外的触觉刺激以及某种持久的活动而诱发或加剧,甚至发展为一连串的肌阵挛,并转呈伴...
疾病检查
  1.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电。  2.脑组织活检查Lafora小体。3.血常规、生化、脑脊液检查常无异常发现。4.头颅CT以及MRI检查,需要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疾病相鉴别。5.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根据脑脊液检查的特点,可以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本病应和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进行区分,本症也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其基因传递形式分类于脊髓小脑型遗传性共济失调,其病因不明。马赛协作组(1990)曾提出不宜采用这一名称,并根据以往报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progressivemyoclonicepilepsy,PME)表现为肌阵挛伴癫痫性抽...
并 发 症
随病情发展,除共济失调及肌阵挛外,可以出现不同症状体征,如语言障碍、构音不清、眼球震颤等。后期应注意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褥疮等。
疾病预防
  本病属于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目前对于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早期发现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有发育异常倾向,应及时做染色体筛查,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出生。
如何治疗
  (一)治疗  本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肌阵挛及癫痫发作。常用的药物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酰胺咪嗪)及地西泮(安定)等。  (二)预后  多数难以生存至25岁。患者最终多因卧床不起及反复发生感染而死亡。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1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