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聤耳
聤耳
疾病概述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疾病病因
《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引起聤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三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虚证多由肾经虚损所致。因久病损伤阴液,肾阴不足,则头晕耳鸣,听力减煺,耳窍流脓稀少等。
主要症状
  ①泛指耳窍中流脓的病证。  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引起聤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叁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虚证多由肾经虚损所致。实证中因风热所致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
疾病检查
早期检查: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中期检查:鼓膜弥漫性充血,伴肿胀,向外膨出,初见于后上部。后渐全部外凸。正常标志难以辩认。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晚期检查:鼓膜穿孔前,局部先出现小黄点。穿孔开始一般甚小,不易看清,...
鉴别诊断
聤耳始见于《诸病源候论》。泛指耳窍化脓性疾病。  1.或以脓色黄者为聤耳。  2.震耳:系指耳内流脓色青的病证。  3.脓带红色名风耳。  4.脓带白色名缠耳。  5.耳疳:是一种耳内漫肿,流黑色臭脓的耳病,多由湿热内蕴和肝火上扰所致,本病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并 发 症
本病等同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中耳感染,可造成外耳道的分泌物增多,阻碍声波的传播,故可造成听力下降,如果感染影响到耳膜,可穿孔形成溃疡,造成耳鸣以及耳聋等并发症。由于感染持续存在可并发急性乳突炎、骨膜下脓肿、面瘫、脑膜炎。
疾病预防
  1、耳不妄听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因此,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且音量要适宜。听广播也要有选择地听。  2、耳勿久听如久听噪音可发生噪音性耳聋。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听时间久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力疲劳,如有时开长会,中间不休息,效果就会降低。  3、叩鸣天鼓静坐闭目养神,用双手心紧贴...
如何治疗
  聤耳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二味消毒散(《外科大成》卷一)  【药物组成】★∮№015★白矾、明雄黄。  【制法】上为末,茶清调化。  【用法】鹅翎蘸扫患处。  【功能】除湿止痒。  【主治】红肿痛痒流水;聤耳。  2.干胭脂膏(《婴童百问》卷四)  【药物组成】★∮№015★干胭脂、白龙骨、白矾(煅)、白石脂(...
0.3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