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热(lassafever)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一)发病原因 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拉沙病毒为多形性的两节段RNA病毒,有包膜,对脂溶剂和去垢剂敏感。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热期持续存在严重病毒血症,中和抗体出现较晚以及同时存在病毒和特异性抗体,提示可能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严重损害。 病理解剖表...
潜伏期7~l0天,本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2~4周进入恢复期。 由于拉沙热缺乏特异性表现,故诊断困难。 1....
发病早期可有中等程度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半数病人尿中蛋白质增多,并可查出异常的沉淀物如细胞和颗粒管型。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拉沙热的可靠依据,通常将病人的血接种到Vero细胞培养基中,也可将病人的尿、咽部冲洗液、胸水、腹水和心包液接种分离病毒。检测抗体可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荧光...
需要与流感、乙脑、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Q热、其他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等鉴别。 1.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较轻,高热持续2-3天后缓解,呈双峰热,确诊需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 2.乙脑:夏秋季流行,蚊虫叮咬,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一般无肝...
可并发出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竭、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并发肝炎、脑炎、视网膜病变等。 1、脑炎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
拉沙热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应采取严密隔离至少3-4周。 1、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密切观察心肺功能,监测血压、肾功能,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ribavirin):发热期均可使用,应尽早应用,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