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立克次体痘
立克次体痘
疾病概述
  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pox)是由小株立克次体(Rickettsiaakari)所致的水痘样自限性感染病。传播媒介主要为革螨(gamasides)中的血红异皮螨(Alloder-manyssussanguineus)。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背痛和全身性丘疹、水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我...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群,其形态与其他斑点热立克次体相同,培养特性亦颇相似。此种病原体能使雄豚鼠产生睾丸鞘膜炎致阴囊红肿。小株立克次体有特异的颗粒性补体结合原。其可溶性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体有部分交叉反应。  (二)发病机制  本病由血红异皮螨叮咬后,病菌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
主要症状
螨叮因无痛楚,故未注意。但在此后1周至10天中,该处将有局限性炎症反应。此时由水肿和反应的细胞成分将形成一缓渐增大而质硬的潮红丘疹,直径可达1~1.5cm。受累皮肤逐渐分离形成水泡,最后破溃而为溃疡。溃疡基底常发黑,周边皮肤发红。此过程约历3~7天,终而发热骤起,并有发冷、出汗、头痛、背痛、违和。引流焦痂区的淋巴结亦肿...
疾病检查
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外-斐反应为阴性。白细胞计数常常减少。  病理改变的认识还只限于皮肤,因为它不是致死性的感染。焦痂(螨叮咬处)组织学检查可见剧烈炎症和坏死。其他改变与RMSF相似,如血栓形成、毛细管坏死、水肿、单核细胞性管周浸润等。
鉴别诊断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的为出血性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
并 发 症
患者可因抓挠皮肤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疾病预防
(一)传染源主要为小哺乳动物(啮齿类)和家畜,而人则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战壕热的唯一或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传播媒介极大多数为节肢动物如蜱、虱、蚤、螨等。各种立克次体以共生形式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立氏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小蛛立克次体等并可经卵传代。蜱、螨、虱、蚤等的粪便中均含有病原体,而随粪排出体外;此外蜱...
如何治疗
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经过,即使不用药物,预后也很好。药物治疗可参照其他立克次体病。四环素、多西环素可缩短热程并促进痊愈。痊愈后无复发。  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对各种立克次体病均有相当疗效。可使发热和其他症状及早消退,病程明显缩短,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目前缺少其他药物对本病疗效的大系列报道。由于这些抗生素仅能...
0.28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