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choroid)是成人眼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85%。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0岁,50%发生于50岁以后。男女发病相近,左右眼发病率一致,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罕见。白种人发病高于其他有色人种,发病率为6-7/100万,黑人少见。
肿瘤大多数始发于脉络膜大血管层。关于瘤细胞的起源,一般认为有2种可能,一种来自睫状神经鞘膜细(Schwann细胞);另一种来自葡萄膜基质内成黑色素细胞(stromalmelanoblast)。前者的发生率高,约占全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4/5,后者则仅为1/5。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导致脉络膜内黑色素细胞产生恶性...
大部分病人主诉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与眼前黑影漂动,视力改变的程度与肿痛生长位置,肿瘤大小,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等因素有关。周边部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病人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如果肿瘤位于后极部黄斑与视乳头附近,则早期即出现视力障碍症状。如瘤体不是很大,没继发肿瘤坏死与出血,则一般没有眼部充血表现,后部脉络膜...
(1)巩膜透照试验:脉络膜恶性黑色素肿瘤和浓厚的出血不透光,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渗出性脉络膜脱离、非色素性肿瘤则透光。这对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有重大意义。同时,巩膜透照试验有助于设计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切除大小、范围与放置巩膜表面放射性巩膜板的位置。 (2)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彩色或立体照像...
1.肿瘤性病变:眼内很多良性与恶性肿瘤可类似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的有: (1)脉络膜黑色素痣:黑色素痣的厚度一般2mm,其边缘为从正常周围组织突然隆起。表面有边界不清的橘黄色素,伴有较多的视网膜下液体,定期观察瘤体增大,FFA示有早期斑驳样高荧光,晚期光点逐渐融合不退色,部分有典型的“双环征”. ...
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囊样变性等皆较常见,与肿瘤的自然演进过程密切相关。 继发性青光眼是一些眼部疾病和某些全身病在眼部出现的合并症,这类青光眼种类繁多,主要有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的继发性青光眼、晶体异常引起的青光眼、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总的来说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及早摘除眼球是最主要的治疗。并无特殊预防措施。在饮食上注意以下改善: 1、牛磺酸对缓解视力低下、眼睛疲劳有很好的作用。牛磺酸在水产动物如乌贼、虾、蟹、牡蛎、贝、海鱼和牛奶中含量较高。 2、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维生素...
过去,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行眼球摘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现在,各种保留眼球的方法如小肿瘤的定期观察,激光光凝.放射治疗,肿瘤局部切除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眼球摘除仍是我国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几年其他保留眼球的方法逐渐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