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猫抓病
猫抓病
疾病概述
  是由汉赛巴通体感染所致。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猫等家畜的接触或抓、咬破皮肤所引起。典型临床特征为原发性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良性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全身性损害,如肉芽肿性肝炎、肝脾肿大、神经炎及脑膜脑炎等,整个病程1~4个月。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原体于1983年由Wear等证明为多型性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曾称为猫抓病杆菌,后经Brenner等(1991)鉴定将其命名为猫埃菲比体(Afipiafelis)。以后多项研究均不能证明本病的病原体为埃菲比体,直至Regenery等(1992)从典型猫抓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2株病原体,经鉴定...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一般自抓伤至出现皮疹为3~10天,至局部淋巴结肿大约2周。猫抓病的整个病程多在4个月以内,但也有少数长达1~64年,提示慢性猫抓病的存在。  1.原发性皮肤损害典型病例自抓伤后约3~10天有64%~96%的患者会出现原发性皮肤损害,可见斑丘疹、结节性红斑、疱疹、瘀斑、荨麻疹、环形红斑及脓疱疹等,多见于手足、前...
疾病检查
  1.血常规病程早期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结化脓时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2.病原体培养和分离从患者血液、淋巴结脓液和原发皮肤损害处可分离培养出汉赛巴通体,则诊断肯定。但该病原体大多呈细胞壁缺陷型,培养条件要求较高,只有在含鲜血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5℃二氧化碳孵箱中培养6周才可生长,再用Warthin-...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淋巴瘤、结核病、兔热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艾滋病等相鉴别。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并 发 症
  并发症有脑病、肝肉芽肿、骨髓炎、关节炎、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
疾病预防
  不饲养或玩弄猫、犬等宠物。被猫等动物抓伤后立即用碘酒或莫匹罗星(mupirocin)软膏(莫匹罗星)外用消毒处理,并定期观察局部淋巴结。患者一般无需隔离。本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在2~3个月可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免疫功能正常者患猫抓病未见有死亡的报告,但免疫功能障碍者(例如艾滋病)患播散性猫抓病有个别死亡...
如何治疗
  (一)治疗  1.抗病原治疗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有效,首选为庆大霉素及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SMZco),庆大霉素剂量为5mg/(kg·d),分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5天;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co)中磺胺甲?唑(SMZ)30~60mg/(kg·次)、TMP6~12mg/(kg·次),2次/...
0.3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