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慢性肾性贫血
慢性肾性贫血
疾病概述
  由于各种器质性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称为慢性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其贫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贫血表现常常被原发肾脏疾病所掩盖,尤其在发病初期易被临床医师忽略,随着肾脏透析疗法的广泛应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慢性肾性贫血也越来越多见。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各种器质性肾脏疾病在病情持续进展后均可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肾结核等。当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超过17.8mmol/L、肌酐超过354μmol/L时,几乎均有贫血。  (二)发病机制  1.肾脏排泄功能衰竭  (1)血液稀释:慢...
主要症状
  患者可见一般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而贫血症状常常被原发肾脏疾患及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所掩盖。只有原有肾脏疾患进展很缓慢,肾衰症状不典型时,贫血才成为肾衰患者重要症状。贫血程度与肾脏原发疾患无关,与肾衰程度粗略相关。但在多囊肾所致肾性贫血时稍有例外,其贫血程度常较其他疾患所致肾性贫血为轻,原因与...
疾病检查
  1.外周血  (1)红细胞:肾性贫血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也可因出血、溶血等原因使患者呈小细胞或大细胞贫血表现。网织红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有时稍增加或减低。血涂片常可见棘状、盔形、三角形等各种异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亦可见多染性和点彩红细胞。棘状红细胞(echinocyte)是肾衰贫血的特点之一。红细胞携带...
鉴别诊断
  1.失血性贫血本病出血发生率占76%。以消化道出血较多见,需与失血性贫血鉴别。  2.其他慢性疾病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通常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导致的一组慢性贫血。这一类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贫血。
并 发 症
      并发症  肾脏内分泌功能即指其可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6000~70000的多肽激素,主要由肾小管外周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缺氧刺激产生,分泌人血,肾外器官如肝脏亦可分泌少量EPO,但人体内绝大多数EPO由肾脏分泌。EPO可促进红系各阶段造血细胞的增生、分化;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促...
疾病预防
      建议可以多吃水管面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  1.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2.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3预防:平素应嘱病人起居有节,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否则七情所伤易...
如何治疗
  (一)治疗  肾性贫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处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患者,一般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贫血,对于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采用同种肾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据慢性肾衰肾病本身治疗方法不同,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亦有区别。  1.肾移植和透析疗法同种肾移植成功后,正常肾脏内、外分泌...
0.28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