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盘瘤(trichodiscoma)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66年由Pinkus证明本病为毛间叶组织多发性错构瘤。多幼年发病,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
本病罕见,两性发病数相等,发生于成人,儿童少见。 b常有家族史,应该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个人抵抗力造成的可能性。 c限局或泛发于体表某个部位,头颈部多见, d损害为群集性圆顶状肤色丘疹, e常并发多发性纤维瘤。 f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皮损为数百个扁平或圆屋顶形皮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常邻近毳毛处,多幼年发病,好发于颜面、躯干和四肢。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病变位于表皮下方的真皮上部,界清,病变处边缘由毛囊漏斗上皮呈衣领状包绕,病变周围可有较多的皮脂腺呈新月形排列,病变中央变性的结缔组织中含有细网状胶原纤维和粘液,胶原纤维排列杂乱无序;常见壁厚...
1.组织病理:表现为含大量血管的基质,其周围为一毛囊。水平切片时实际上为纤维毛囊瘤,因可见到上皮增生成分。因此对本病是否为独立疾病尚有争议。 2.病变中央变性的结缔组织中含有细网状胶原纤维和粘液,胶原纤维排列杂乱无序;常见壁厚而腔小的血管及神经末梢。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应和萎缩性毛周角化症相鉴别。萎缩性毛周角化症是一组遗传性缺陷病,主要表现为毛周角化继以萎缩。其包括3种类型:面部萎缩性毛周角化病、虫蚀状皮肤萎缩和脱发性毛周角化病。也可3型间重叠。根据病理学检查即可明确清楚。
本病属于呈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为毛发结缔组织的皮肤错构瘤性增生,故本病属于良性的皮肤损害,除了局部压迫之外,并无其他并发症。由于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堵塞,故可因引起汗腺以及皮脂腺分泌受阻,在夏季可造成皮肤的剧烈瘙痒。
毛盘瘤主要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导致染色体畸形改变的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有发育异常倾向,应及时做染色体筛查,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
(一)治疗 本病和染色体遗传有关,也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且本病无严重的并发症,故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采取的是局部手术,或者激光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手术不尽者容易复发。也可行皮肤磨削治疗。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