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又称为Hansen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组织。在眼部可引起兔眼、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一)发病原因 麻风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细胞内的细菌,呈短小棒状,(0.21×3)??m~(0.5×8)??m大小。人是麻风杆菌的主要宿主,其他动物如犰狳、黑猩猩、猴子等也可被感染。 (二)发病机制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可直接造成组织的损伤,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不同的组织损害。如果患者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免疫力,感染...
1.全身表现麻风杆菌感染后经过3个月~10年(通常为2~5年)的潜伏期才发病。虽然不同类型的麻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基本的病变为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侵犯黏膜、淋巴结和眼组织,少数患者出现睾丸、卵巢、肝、脾、骨组织等病变。 (1)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病变通常少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色素性斑疹或斑块,常...
对患者血清抗麻风杆菌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于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还可测定冷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髓碱性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水平,明确病变的程度。 麻风菌素试验可以测定人体对麻风杆菌有无免疫力,其晚期反应的强度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度成正比。 通过淋...
此病应与引起皮肤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的多种疾病相鉴别,如多种皮肤病、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肥大性间质性多发性神经炎、腓总神经麻痹、臂丛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等。其所致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不具特征性,所以应与所有能够引起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疾病如HLA-B27抗原相关的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急性前葡萄...
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眼压通常降低,但在少数患者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是一常见的并发症,除了与虹膜睫状体炎有关外,还可能与局部苯醌浓度升高有关。 1.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是虹膜睫状体炎的主要特征。睫状充血:有明显的睫状充血,严重病例还可形成混合性充血和结膜水肿。 2.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
从麻风病传播的诸环节给予有效的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
治疗 氨苯砜和利福平是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但易于发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以下联合用药方案:①对于少菌型麻风患者,给予氨苯砜和利福平口服半年,氨苯砜的剂量为每天100mg,自服;利福平的剂量为每月600mg,监督服药;②对于多菌型麻风患者,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3种药物联合治疗至少2年。剂量分别为: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