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于1984年由Greanspan等首先报道。受人乳头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因此认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监控的一个临床标志。
(一)发病原因 受人乳头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二)发病机制 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因此认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监控的一个临床标志。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
在舌侧缘一侧或两侧呈起皱或毛状的白色斑块,微隆起,境界不清,自几毫米至3.5×3cm大小,无自觉症状,损害也可发展至舌背或腹侧,临床上常可检出念珠菌,但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使念珠菌消失后损害仍持续存在,故认为念珠菌的存在是继发性的。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可以确诊。
组织病理变化:表皮有角化过度,角质突出于表面(常类似毛状),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且在角化不全下方的棘层上部有体积大、淡染、核固缩的气球状细胞,真皮很少有炎症现象。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因此认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监控的一个临床标志。
本病需要与黏膜白斑、念珠菌病、白色海绵状痣、口腔扁平苔藓、地图舌等病相鉴别。黏膜白斑病的病因通常不明确,且白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皮肤脱屑样皮损。念珠菌病感染的口腔粘膜,也叫做鹅口疮,以小儿多见,膜片状白斑,抗真菌治疗有效。地图舌和锌缺乏有关,查微量元素即可明确。
本病目前认为是受人乳头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因此认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监控的一个临床标志。故查的本病这,可能已并发HIV感染,是因为免疫系统低下所致。同时EB病毒和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造成肝功损伤,...
本病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没有相关的疫苗预防本病,所以增加体育锻炼、多摄入维生素高的食物,对提升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尽早发现HIV感染,避免对社会和对家庭产生进一步的不良影响。
(一)治疗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治疗本病。可采取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也可以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 (二)预后 本病感染预后良好,但因患者常感染其他病毒,如HIV,故发现本病者,通常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