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颜面-颈部毛囊性红色黑变病,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of the face and neck)系颜面毛囊的一种特殊性红斑性色素性疾病。表现为耳前后及颈侧的毛囊性红斑性色素沉着。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详。组织检查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明显,毛囊增大,尤以漏斗部分为著,内有板层状角质团块,皮脂腺肥大,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本病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耳部前后延及颈部有对称性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或斑点,间有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及糠状鳞屑,病损处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自觉微痒。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藓。毳毛脱落,头发及须毛较少受累。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临床皮肤检查:耳部前后延及颈部有对称性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或斑点,间有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及糠状鳞屑,病损处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自觉微痒。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藓。 组织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明显,毛囊增大,尤以漏斗部分为著,内有板层状角质团块,皮脂腺肥大,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1.眉部瘢痕性红斑病(ulerythemaophryagenes)为持久性网状红斑和小的角质毛囊性丘疹,消退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和萎缩性斑秃,主要侵犯两眉,也可累及邻近皮肤甚至头部。 2.口周红色色素病(口周色素性红斑)(drythrosepigmentaireperibuccale)主要发于口周,有红斑和弥...
本病属于皮肤色素性异常沉着性疾病,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诱发其他疾病。对于自身体质低下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可因抓挠造成皮肤的破溃,可合并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严重病例的患者,可因此诱发全身的脓毒血症,造成高热、抽搐、精神萎靡、心悸、胸闷等症状。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无特殊治疗,可对症处理。 中医治疗: 1.脾虚型法宜健脾益气,中和气血。方用人参健脾丸。 2.肾虚型法宜调和阴阳、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局部用药白术醋剂(生白术40g、陈醋250ml)浸泡5~7天后,局部外涂,每天2次。还可用白薇10g,白芷10g,白蔹10g、白僵蚕10g,白附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