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疾病概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EI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IEC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EIEC与志贺菌有类似的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样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要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鉴别培...
主要症状
  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治疗同菌痢,对于重症需抗菌治疗。  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疾病检查
  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1、标本: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腹泻者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血液需先经肉汤增菌,再转种血琼脂平板。其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并涂片染色...
鉴别诊断
  临床注意与菌痢相鉴别。内毒素对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宿主发热、毒血症、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肾炎,甚至休克亡。由于内毒素只有菌体死亡溶解后才能被释放,因此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疾病时,如果单纯大量应用抗菌素,会使细菌死亡并释放更多的内毒素,使上述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出现内毒素性休克,而使死亡...
并 发 症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肠外并发症并不多见。  1.菌血症主要见于儿童,有营养不良、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菌血症多见于发病后1~2天,抗生素治疗有效。  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主要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有些病例开始时有类白血...
疾病预防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多于1~2周内痊愈,预后和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并发症多,预后严重;  ②中毒性菌痢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呼吸衰竭型;  ③痢疾志贺菌Ⅰ型引起症状较为严重,而福氏菌易致慢性,耐药性菌株则影响疗...
如何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以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婴儿失水在体重5%~10%范围,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
0.30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