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Neisseriameningitis,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有瘀斑、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此外,脑膜炎球菌可不侵犯脑膜而仅表现为败血症,...
(一)发病原因 脑膜炎球菌为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其邻近,面扁平,有时四个相连。新鲜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本菌有外膜,厚约8nm。外膜与胞质膜之间为黏肽层,或称周质间隙,厚约6nm。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在脑脊...
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此外,尚有非典型表现者。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 1.普通型约占全部脑膜炎球菌感染后发病的90%。按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上难以划分。有时病情终止于败血症期而无脑膜炎发生,...
1.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左右,高者可达40×109/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认为由于腰椎穿刺后容易并发脑疝,故对流行期间诊断明确者,已趋向尽量不做腰椎穿刺。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或于短期内进入昏迷的患者,尤其疑为暴发脑...
1.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2.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以儿童多见。但有严格季节性,在7~8月间流行。突起高热、惊厥、昏迷,无皮肤黏膜瘀点及口角疱疹。脑脊液澄清,白细胞数很少超过10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早期中性粒细胞可稍多于淋巴细胞,糖含量正常或稍高。血液补体结合试验有诊断价值,血...
1.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在败血症期播散至其他脏器而造成的化脓性病变,脑膜炎本身对脑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1)继发感染:以肺炎最为常见,尤多见于老年和婴幼儿。其他有褥疮、角膜溃疡,因小便潴留而引起的尿路感染等。 (2)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化脓性关节炎(常为单关节性)、全眼炎、中耳炎、肺炎...
流行期间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卫生,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儿童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提倡少开会、少走亲访友。 1.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做好本病的预测和预报工作,以防止疫情传播和扩大。对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在某一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时,可对该区及其周围地区人群作紧急菌苗预防注射。 2.流脑菌苗免疫注射A...
(一)治疗 本病过去以磺胺药治疗为主。20世纪60年代起,脑膜炎球菌先是B群,继而A群和C群,均有耐磺胺菌株引起流行的报道,且耐药率不断增高。在欧洲有48.3%的Nm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其中罗马尼亚、西班牙和法国等有70%以上的菌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在欧洲对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的菌株不多,分别占0.8%和0.2%。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