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自幼年发病,以水疱为主的特发性光敏性皮肤病,愈后遗留瘢痕。夏令水疱病为本病的异型,症状较轻,愈后无瘢痕。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Pick及Epstein等先后对本病进行研究,肯定本病好发于男性,且已明确在某些家族中有强烈的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制 发病与日光暴露有关,其作用光谱主要为UVB。国内有报道对3例本病患者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基底膜带和真皮血管壁有IgM沉积,推测可能是一种由光线引起的...
发病自幼年开始,一般2~3岁,男孩多见,在成长期中症状减轻,到青春期多可缓解或停止发作。 皮损主要发生于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尤其是好发于易遭日光直接照射的部位,如颧突、鼻梁、额、耳壳上缘、下唇以及手背桡侧等。损害初起为红斑、丘疹,迅即发展成水疱,小如针头,大到黄豆,往往成群,也可散发。有的水疱中央可有脐形...
临床皮肤检查:皮损主要发生于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尤其是好发于易遭日光直接照射的部位,如颧突、鼻梁、额、耳壳上缘、下唇以及手背桡侧等。损害初起为红斑、丘疹,迅即发展成水疱,小如针头,大到黄豆,往往成群,也可散发。 病理改变:与种痘相似,但表皮坏死较慢,炎症、红斑明显,有较多的出血,表皮基底细胞肥...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需与挤奶员结节、羊痘、原发性皮肤结核、异物肉芽肿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重点和挤奶员结节相鉴别,后者属于副牛痘病毒感染,其潜伏期5~14天。开始在手、前臂出现单个或数个炎性丘疹,后变紫红色半球形结节,其周围有红晕,中心呈脐窝状,质地坚韧,为黄豆大小,表面光滑,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时顶部有1个水疱或脓疱...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10-15天左右可以自行愈合。其并发症主要是针对皮肤损伤造成的完整性破坏,伤口暴露,可形成浅表溃疡,且伴有明显的瘙痒。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
由于现代牛奶取奶工艺的改革,通常由机械化完全替代人工操作,故目前发生本病的病例组件减少,本病常发生于挤奶或屠宰场的工人。也可由假牛痘病毒感染所致。故应进行牛痘疫苗的免疫,以减少本病的感染机会。对于有可疑被牛痘病毒污染的奶牛,挤奶时应佩戴手套,减少感染几率。
(一)治疗 本病属于病毒源性感染,故主要进行对症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针对牛痘感染本身,可使用一些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剂,如使用阿昔洛韦、干扰素、胸腺肽、丙种免疫球蛋白等。对于合并有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严重感染者应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预后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感染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