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可引起象皮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起人类感染的丝虫有多种,但和皮肤科有关的主要有斑氏及马来丝虫病。
(一)发病原因 主要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健康人如被带有成熟丝虫的蚊子叮咬,便可感染丝虫病。微丝蚴通过母体逸出透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白天停留在肺和其他脏器毛细血管中,午夜进入血流。成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淋巴管导致永久性瘢痕,阻碍淋巴回流。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依赖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及免疫反应的程度、丝虫寄生部位,在疫区20岁以上易发,多数新感染病例年龄多在25~40岁,感染可无症状到严重疾患(1%的患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期。 急性期多发生于感染后数月。 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为本病常见症状。肘、腋下、股、腹股沟等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淋巴管发炎。淋巴...
微丝蚴检查:方法为在午夜12时前后2h,自指尖或耳垂取血3滴,涂片检查。乳糜尿或淋巴积液,经离心后沉渣涂片检查。如找到微丝蚴,即可确诊,但阴性亦不能除外诊断。 血常规:急性期有白细胞增多和嗜酸细胞显著增高,IgE增高,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后期常增高,患者可出现贫血。 淋巴结、淋巴管炎或肉芽肿取材活检可...
急性期应与细菌性淋巴结炎及皮肤结核、梅毒相区别,慢性期应与其他丝虫感染相鉴别。 1.细菌性淋巴结炎: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经过主要表现为由浆液性逐渐向化脓性转化。浆液性炎症的特征是局部淋巴结肿大变硬,自觉疼痛或有压痛。病变主要在淋巴结内出现充血、水肿,因此,淋巴结尚可移动,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下肢或阴囊水肿、精神症状甚至衰竭。如有合并感染,可有寒战、高热(大于39摄氏度)、头痛等全身症状,体质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可导致严重的皮肤细菌感染,造成周围组织的坏死、骨骼破坏。
(1)防蚊灭蚊 切断传播的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在多蚊季节最好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网。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
(一)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和抬高患部,按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微丝蚴十分有效,但对成虫效果略差。剂量4~6mg/kg/次,成人剂量为200mg/次,每天3次,饭后服,连服1周。或2mg/(kg·d),分3次服,连服1~2周,如有反应可加用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或泼尼松内服,亦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