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状细胞痣(ballooncellnevus)由组织学特征命名。多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直径很少超过5mm。只有当气球状细胞占黑色素细胞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时,才称为气球状细胞痣。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组织学检查可见痣为皮内痣和复合痣,内有所谓“气球状细胞”,系痣细胞内黑素体进行性增大,空泡变性所致。细胞较痣细胞大,直径20~40μm,胞质呈空泡状或细颗粒状...
本病的发病率极少见,多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但也可见于中老年人。细胞痣的皮肤损害为单个淡棕色、稍隆起的丘疹,质软,直径很少超过5mm。常发生于头、颈、躯干、上肢和足部,患者可因抓挠造成局部皮肤破溃,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形成化脓以及浅表溃疡形成。
组织病理:为皮内痣和复合痣,内有所谓“气球状细胞”,系痣细胞内黑素体进行性增大,空泡变性所致。细胞较痣细胞大,直径20~40μm,胞质呈空泡状或细颗粒状,对脂质、糖原或黏多糖染色均呈阴性反应。胞核一致,小而圆,常位于细胞中央。 只有当气球状细胞占黑色素细胞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时,才称为气球状细胞痣。其在真皮...
本病迎合皮肤结核病相鉴别,患者之前从未感染过各种类型结核病,缺乏对结核杆菌的获得性免疫,初次皮肤感染结核杆菌所致的皮肤结核病。多见于儿童,散见于成人。结核杆菌大多是通过皮肤轻微外伤直接接种于皮肤引起症状。由于机体免疫力、结核菌的毒性和入侵途径的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有多种类型表现。根据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表...
本病可出现皮肤的破溃,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一)治疗 本病属于皮肤的良性病变,一般不会恶变。除美观需要外,一般不必治疗。对于影响外观的皮肤损害,可行手术切除,或者用激光打掉。低于皮肤黏膜有破溃感染的,轻症可用百多邦软膏涂擦,严重病例可静脉使用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 (二)预后 本病属于良性病变,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