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一)发病原因 化脓菌在皮肤受损伤后侵入皮肤内部,直接引起炎性肉芽增生脓肿的反应。 (二)发病机制 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基本损害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桃大小乳头状肉芽肿,表面光滑呈淡红或暗红色,柔软而有弹性,触之易出血,无自觉症状,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污褐色的脓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往往单个,也可数个同时存在。好发于身体容易受外伤的部位如手指、手臂和头面部小伤口上,亦常见于婴儿脐部,偶尔可见于...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huotizuzhibinglijiancha)简称“活检”,是采取活体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是作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经检查可发现皮损表面皮肤变薄,破溃。真皮中内皮细胞聚集,陈旧损害的炎细胞反应明显。
本病应和结核性皮肤损害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相鉴别。后者皮损常为尖锐丘疹,针尖大或直径2~3mm,色淡红,有时为出血性呈褐红色。陈旧后变黄褐色,有的可变为小水疱或脓疱,干缩后顶端微凹下,结痂而消退,或发生微小鳞屑。后者有结核感染史,并且可根据PPD检查以及胸片检查进行明确。
由于本病可伴有瘙痒,且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
(一)治疗 1.轻型病例注意营养,休息及局部使用抗生素即可。如溃疡较大、数目较多则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如红霉素。 2.硝酸银棒涂擦后加压绷带,或手术切除。局部可外用抗生素软膏。中医治疗可外用黑布化毒膏,内服消疮饮。 (二)预后 数周或数个月后溃疡愈合,留有色素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