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嗜皮菌病
嗜皮菌病
疾病概述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主要在动物中传播,是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已在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发现。人类感染病例罕见。1960年Dean等在美国纽约发现4例患者在与病鹿接触后发生了此病。本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亦可自愈。迄今未发现系统性感染的病...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嗜皮菌属放线菌目嗜皮菌科,典型菌种为刚果嗜皮菌。其主要特征为好氧或兼性厌氧,基内菌丝体粗,0.5~5??m,被硬胶质囊包裹着,横隔分裂,成熟后菌丝体裂为碎片和球状体,遇合适条件变为能运动的孢子(游走孢子)。孢子直径0.5~1??m,顶端生5~7根鞭毛,萌发成菌丝,波曲状,有横隔。孢子可在菌...
主要症状
      嗜皮菌症常发生在牛、马、鹿和山羊等动物身上,人接触有病动物即可能发病。一般在接触2~7天,在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多数无痛性淡白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5mm,周围有充血带。损害溃破时,呈淡红色火山口样表现,伴有淡黄白色脓液渗出。损害恢复过程中,先出现带棕色的结痂,持续数天至1周,形成带紫红色的瘢痕。  根...
疾病检查
     皮损渗出物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菌落初为白或灰色,后变为橙色至黄色。革兰染色阳性,不抗酸。胞壁Ⅲ型,糖类型β(含马杜拉糖)。用牛心浸液血琼脂在有氧和含5%~10%二氧化碳的气体中,37℃培养均生长良好,可见气生菌丝,在27℃培养生长较慢。用沙堡琼脂培养不生长。
鉴别诊断
    与疙瘩皮肤病及牛犊的恶性卡他热和粘膜病相区别。疙瘩皮肤病在短期发病后有特征的疙瘩出现在全身皮肤上,但同时所有淋巴结肿胀,肩前和股前淋巴结尤为明显,并且此病只感染牛而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在牛犊,侵害鼻镜和脸部时,易怀疑为恶性卡他热和粘膜病,但这两个病都有拉稀和口炎,并无嗜皮菌病的特征性痂块。
并 发 症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就算不予治疗,也可自行恢复。但由于本病有皮肤的破溃损伤,故应重点预防感染,避免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可因皮肤完整性被破坏,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
疾病预防
     防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为严格隔离病畜,淘汰严重病牛以降低感染率。用有效的药物控制蜱和吸血蝇类。尽量防止牛淋雨,及带刺植物和其它东西损害牛皮肤。无疫苗可用。  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人在饲养、触摸病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至少应戴手套并采取常用的卫生预防措施。
如何治疗
      早期病例在干燥季节进行治疗可痊愈,严重病例不易治好。治疗采用局部治疗加全身治疗的综合方法。  局部治疗:以温软肥皂水湿润皮肤痂块,然后涂擦以下合剂:(1)生石灰454克,硫磺粉908克,加水9.092毫升,文火煎3小时,趁温热涂擦患部。(2)二黄原酸乙酯50份,磺胺二甲嘧啶50份,矿物油950份,隔日一次,...
0.27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