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特性:锑(Sb)是银灰色金属,质脆而硬。熔点 630.5℃ ,沸点1380℃ 。锑的蒸气可在空气中氧化成锑的氧化物;锑的合金遇酸可产生气体锑化氢(SbH3)。
(一)发病原因 锑对皮肤的作用机制属原发性刺激。 (二)发病机制 锑对皮肤的作用机制属原发性刺激。其全身性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锑与体内巯基结合,抑制了珑拍酸氧化酶等的活性,从而干扰糖代谢或破坏细胞内电解质平衡,因而造成体内代谢紊乱和组织损害。
锑化合物是一种对机体有多种作用的毒物,除可引起造血、呼吸、神经系统和物质代谢的变化外,对皮肤亦可引起明显的刺激作用,甚至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面、颈及上肢等暴露部位,锑可以使生产人员的头发、指甲中胱氨酸含量降低。采用1%锑酸钠水溶液作皮肤斑贴试验。有阳性。
本病主要发生于面、颈及上肢等暴露部位,可引起荨麻疹。采用1%锑酸钠水溶液对作皮肤斑贴试验有2.2%的阳性率。此外,还有人报道,锑可以使生产人员的头发、指甲中胱氨酸含量降低,并提到舌面出现墨绿色苔是锑职业中毒的一种特殊表现,故检查主要是根据皮疹特点以及指甲中胱氨酸含量的检测。其次由于锑中毒可以导致巯基破坏诱发溶血。
三氯化锑可引起皮肤灼伤,曾有经灼伤面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非职业性中毒见于口服锑化物或注射酒石酸锑钾过量时。口服中毒有胃肠道症状,肝脏、肾脏和心脏都可受损。出现流涎、口内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便血,肝脏可肿大、压痛。严重者有尿闭、血尿和心律紊乱等。
锑通过皮肤或其它途径过量进入人体,可发生锑中毒,临床可分三类:第一类主要损及心脏,引起阿-斯氏综合征;第二类主要损及肝脏,引起黄疸,肝功能衰竭;第三类出现高热、昏迷,发病急,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甚至全身广泛性出血和狂躁不安、痉挛等中枢神经症状,但肝脏和心脏无明显损害表现。
由于本病明确有锑及其化合物接触,故避免此类化合物的接触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操作时戴长橡皮手套,穿长统靴。佩戴防护眼镜、口罩等,避免接触因钒及其化合物污染过的空气,如果不慎有接触,应进行立即清洗处理,避免其对皮肤造成损伤。
(一)治疗 临床上常用二巯基丁二酸钠驱锑。由于本病表现出的临床皮损主要以荨麻疹为主要表现,故应进行抗组胺,免疫调节等综合性方法治疗本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过敏反应,可同时联合赛庚啶抗组胺,以及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稳定肥大细胞膜,可有效减轻症状。 (二)预后 如果中毒症状轻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