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良性肥大又称涎腺肿大症或涎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涎腺疾病。涎腺良性肥大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以非肿瘤性、非炎症性的涎腺无痛性、慢性肿大为特征。
涎腺良性肥大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可能的病因有: ①内分泌紊乱:最多见于糖尿病、肥胖症等 ②营养不良:维生素及蛋白质缺乏、酒精中毒或肝硬化等 ③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可破坏外周交感神经纤维。影响腺泡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绝大多数见于腮腺,少数累及下颌下腺。多为双侧肿大,偶见单侧。多见于中老年人。腮腺逐渐肿大,可持续多年,肿胀反复发作而无痛。有时大时小的历史,但不会完全消除,腺体呈弥漫性肿大,触诊柔软并均匀一致。病程较久者则稍硬韧,但无肿块,亦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被累腺体仍有清亮液体分泌。有时分泌减少,但患者无明显口干。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腺泡增大,其直径为正常腺泡的2~3倍,胞核被推挤至细胞的基底侧,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内可见PAS阳性的酶原颗粒。唾液流量测定、B超检查等。涎腺良性肥大在涎腺造影片上腺体外形多正常,但体积明显增大,排空功能稍差。唾液流量测定,B超检查等。
涎腺良性肥大鉴别 涎腺良性肥大有时需与涎腺肿瘤及舍格伦综合征相鉴别。B超检查显示为回声均匀的增大腺体而无占位性病变可以与肿瘤鉴别。涎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扩张,排空功能明显迟缓,免疫学检查明显异常以及患者主诉口干则提示为舍格伦综合征。
本病以局部组织、腺体受压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患者早期可有口腔混合瘤,口腔内的混合瘤早期无自觉症状,当其增大时,可引起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障碍。如混合瘤因食物摩擦等原因,可发生溃烂。 可并发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肿瘤等疾病。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严重的影响周围组织正常的器官功能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切除。
无特殊治疗。有系统性疾病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腺体可能恢复正常。但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糖尿病得到理想的控制,涎腺肿大仍无明显改变。抗高血压 药物引起的涎腺肿大,停药后大多可以消退。有肿胀症状者,可请患者自行按摩腺体,促使腺体排空唾液,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