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ManifestationsofDF-2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fermentertype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DF-2常寄生于健康狗的口咽部,感染多发生于被狗咬后或接触狗的人。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损者...
(一)发病原因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ManifestationsofDF-2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fermentertype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能使硝酸盐还原。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
常于被狗咬后1~3天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可出现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菌血症、关节炎及皮疹等。皮肤损害为被咬部位发生坏死性焦痂,其他部位可发生斑疹、斑丘疹、荨麻疹和瘀点等。 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反应证实为DF-2。Wes...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检查项目: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血液检查、皮损。 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血液和骨髓中可出现细菌,即菌血症、毒血症或败血症。临床上患者有发热、感染血象和症状时,可以进行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用于检测菌血症、真菌血症患者血...
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反应证实为DF-2,Westerink等于1987年报告本病实验室检查惟一特点为脑脊液隐球菌抗原的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菌血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继发性凝血因数和血小板的大量被消耗,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微循环...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系一种Gram阴性杆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能使硝酸盐还原。此菌常寄生于健康狗的口咽部,感染多发生于被狗咬后或接触狗的人。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损者,如脾切除术后及酒精中毒患者易受感染而发病。故本病是一种能传染给人的动物疾病。
治疗: 本病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其他如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四环素也为敏感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