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虚,病证名。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若兼见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乃心阳虚。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虚弱症侯。多为久病体弱、血液生化不足;或长期慢性失血;或因劳倦过度,导致心血耗损。其病位主要在心,多属虚证。心血不足,日久常可导致肝血不足或脾气虚弱引起两脏的功能失调。心血不足,由于血脉流行不畅可致气滞;心血虚损进一步发展,又可导致心阴暗耗而出现虚火内扰等症.
主要的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虽静卧不能减轻,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或结代。兼见失眠多梦,易惊健忘。会持续出现长期的失眠,多梦心慌气短,心情不好异常的出汗等症状,肠道消化会有异常的肠鸣,腹泻,浮肿,腹胀等现象,心理上有一定恐惧症。
心血虚检查应该注意中医辩证,脉诊,舌诊,望诊,问诊参合,同时注意患者的病症的历史,有无家族性的体质遗传,心血虚检查可以结合心电图,心脏B超,心肌酶,核磁共振成像等方法确定病症的原因。注意和心脾虚,肝肾阴虚,心火旺,肝脾不合等区别。情致上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刺激有影响。
辩证:多见于久病体虚,脾运不健或亡血失血之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甚至怔忡。正如失丹溪说:“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实血脉,荣养四肢肌肉,故四肢无力,指甲苍白,脉细无力。
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心绪不宁,怔忡,面色淡白无华,指甲苍白,四肢无力,唇舌色淡,脉细无力等。可能引起病症有嗳气,便秘,出冷汗,恶心,腹胀,呼吸困难,焦虑多梦。痴呆,恶心,反应迟钝,高热,高血压,幻觉情绪低落等精神性病症。注意消化系统的并发症,腹泻,肠鸣等。
1.针刺:取穴膈俞、脾俞、通里、神堂;足三里等。均用补法行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 2.艾灸:主灸膈俞、心俞、内关,尚可配合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每次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3.注意日常的食疗,可以用莲子,粳米。红豆,花生,薏米煮粥喝。 4.心里上的缓和紧张的情绪,积极锻炼身体。
治疗法则:养血安神.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四物汤加味:全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 上方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阴虚,症见潮热,盗汗,心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