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西尼罗河热
西尼罗河热
疾病概述
  西尼罗河热(WestNilefever)是由西尼罗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在非洲、南欧、中东、中亚和西亚、大洋洲等地呈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脑炎症状。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西尼罗河热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西尼罗病毒株。1937年首次在非洲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从一发热的成年妇女血中分离出该病毒,由于在西尼罗地区,故命名为西尼罗病毒。其抗原性与乙型脑炎、圣路易脑炎、墨莱河谷脑炎、Kunjin病毒有交叉反应。该病毒直径为21~35nm,圆形颗粒,有外膜,由多个鞘蛋白构成的...
主要症状
  本病潜伏期1~6天,部分长达20天。临床表现有发热型和脑炎型。两型均起病突然,体温骤升至40℃,部分患者伴有寒战。  1.发热型突然发热,多表现为双波热,头痛、眼痛、全身肌肉酸痛,可伴咽炎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缺乏等胃肠症状。高热可致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明显压痛。约有半数患者出疹,...
疾病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脑炎型者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增高。  1.免疫学检查利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常用ELISA法,采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两份血清同时进行检测,以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病原学检查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第5天,从患者血液或...
鉴别诊断
  该病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相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
并 发 症
  脑炎型可并发呼吸困难,直至呼吸衰竭,偶有皮肤水疱、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心肌炎、胰腺炎、肝炎等发生。  1.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
疾病预防
  预防西尼罗河热疫苗正在研制中,目前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灭蚊为主和减少人群暴露。鸟类的死亡监测资料可作为预测本病暴发流行的指标之一。      1、保护易感人群。  在西尼罗病毒病暴发的疫区,提醒居民较少户外活动,在户外应尽量穿着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应涂抹蚊虫驱避剂。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同时可以使...
如何治疗
  西尼罗河热西医治疗方法  目前无针对西尼罗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轻症患者呈自限性经过,但脑炎患者需积极治疗,常用措施如下: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注意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吸氧,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生命体征以及瞳...
0.26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