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止血功能发生了障碍而引起的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
(一)发病原因出血性疾病的种类很多,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五大类:①血管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②血小板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③凝血因子减少、缺乏或质异常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④抗凝过强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⑤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遗传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
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出血有各种表现: 1.瘀点、瘀斑毛细血管性、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质异常,常表现为瘀点、小的、散在的瘀斑,发生在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也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病。大的片状瘀斑见于凝血障碍性的出血。广泛而大的片状瘀斑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症。 2.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龈血、口...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对于实验室检查依赖性极强,标本采集过程对出凝血化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静脉穿刺时应“一针见血”,血标本中不得混有气泡或组织液;不得在静脉留置针处取血,因为可能混入肝素或其他药物;抗凝剂(3.2%或3.8%的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应为1∶10,如果血细胞比容过高(如新生儿...
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出血性疾病中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起的,常常根据凝血因子在各种血浆及血清中存在的特点,采用纠正试验方法进行诊断。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
长期反复出血可并发贫血,重症出血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大量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可致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视网膜出血可致失明,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可致死亡。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
1.重视做好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2.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指导自我保护方法,如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者接触,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衣着适度,尽可能避免感染,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 3.合理营养,防止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缺乏症。 4.防止X线、药物和各种毒物的损伤造成的出血性疾病。 ...
(一)治疗 1.局部止血对于患儿的出血的制止,首先采取局部止血法: (1)压迫或加压包扎。 (2)冰袋。 (3)肾上腺素滴液加棉球压迫局部。 (4)止血粉、云南白药、三七粉、白芨粉、马孛粉。(5)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海绵、凝血活酶制剂、淀粉海绵、纤维蛋白氧化纤维素、吸收性明胶海绵等。 2.血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