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行经泄泻
行经泄泻
疾病概述
  行经泄泻,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这种证候可持续数年,日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疾病病因
  1、脾气虚弱脾司运化,脾气主升,脾能统血。  当经行之时,则血注于冲脉,以为月经。如因脾气素虚者,经行时而脾气更弱,以致运化无权,清气下陷,导致水湿停滞于肠,而为经行泄泻。  2、肝旺脾弱肝主藏血,其性喜疏泄条达,如因肝气郁结,肝郁横逆,克制脾气,则运化乏力,而脾气益虚冰温下流,亦可引起经行泄泻。  3、脾肾两虚脾...
主要症状
   行经泄泻,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  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性的大使溏薄,甚或清稀如水,日解数次者,称为经行泄泻,又称经行而泻。经行泄泻属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疾病检查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
鉴别诊断
  1、脾气虚弱经前或经行大便泄泻,呈周期性的发病,轻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隐隐作痛,或不痛,或肠呜,面色少华,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脉迟缓无力。  2、肝旺脾弱经前或经行大便溏薄或泄泻,倦怠乏力,少腹、胸胁胀痛,腹痛即泻。苔薄白,舌淡,脉细而弦。  3、脾肾两虚月经前或经行大便清薄...
并 发 症
  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这种证候可持续数年,日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轻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隐隐作痛,或不痛,或肠呜,面色少华,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脉迟...
疾病预防
  行经泄泻应该如何预防?  l、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牌和肾虚弱者,因此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  2、经行泄泻者少食油腻不消化食物。医生用药时尽量避免润肠、滑肠之药,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3、经后可服健脾益肾中药调理,增强脾、肾功能,调整冲任气血平衡,能防止复发。  ...
如何治疗
  行经泄泻中医治疗方法(一)【辨证】肝气虚寒。  【治法】益气健脾,涩肠止泻。  【方名】术苓固脾饮。  【组成】白术30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肉桂1.5克,肉豆蔻1枚。  【用法】水煎服。  【出处】《辩证录》卷十一。  (二)【辨证】脾肾虚寒,命火不足。  【治法】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0.28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