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肠梗阻系因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肠管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肠梗阻,也称之为麻痹性肠梗阻或假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因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处理原则上有很大区别,故须掌握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基本特点,以得到早期正确的处理。
(一)发病原因引起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分为两大类:继发性及原发性。 1.继发性并发于其他疾患。小儿尤其是小婴儿,多种重症疾病均可引起肠麻痹,如肠炎、败血症、肺炎等。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对肠道的作用为抑制性。故受到抑制后肠蠕动消失,正常蠕动时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随时被吸收或向下推进,所以...
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而没有肠内外的梗阻。该病症状可在任何年龄出现,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1.继发性动力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多较危重,以腹痛、腹胀、呕吐及不排便为主。起病时的症状则根据引起肠麻痹的病因而异。麻痹形成后就有全腹膨胀、肠鸣音稀少或消失。婴儿可因腹胀引起...
除三大常规外,血生化检查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应常规做血钠、钾、氯、钙和血pH检查。必要时做甲状腺功能测定,以明确有无甲低等。 1.X线诊断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透视或腹部平片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肠梗阻X线征象。胃肠钡餐透视是除外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动力性肠梗阻,可见近段肠管扩张及钡剂停滞不前的现象。摄立位...
应注意与先天性巨结肠相鉴别,直肠测压取活检可以鉴别;并应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 肠梗阻诊断成立,除了对梗阻部位、病因诊断外,必须对病情进行分析,即对梗阻的程度和性质做出诊断,提出处理对策。病情诊断包括确定是完全性或部分性、机械性或动力性、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
(1)肠膨胀: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大量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导致肠膨胀。气体的来源主要(约70%)是病人消化道进入的空气。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2)体液、电解质丧失和酸碱平衡紊乱:肠梗...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原发性病因尚在研究,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应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继发于肠炎,败血症、肺炎、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发生肠麻痹而加重病情,本症亦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消失。如果出现相关并发症,注意积极进行治疗纠正,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一)治疗若为继发性应针对原发病给以治疗。一般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针刺足三里、合谷、灸中脘、关元穴,肾囊封闭可以预防严重腹胀。肯定无机械性肠梗阻时,可应用大量新斯的明(0.045~0.060mg/kg)促进肠蠕动。肛管排气,小量2%肥皂水或小量3%盐水灌肠等刺激结肠活动,也有助于减轻腹胀。静脉营养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