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见虚损、劳瘵、传尸劳条。
虚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结合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本病中医检查特点: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结合原发病进行相关检查,一般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线测定、免疫功能测定等。RI、免疫功能测定等。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
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
● 防外邪,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 调饮食,戒嗜欲,根据体质和脾胃状况,酌配食疗;阴虚、血虚者宜清补,阳虚、气虚者宜温补;少食或忌食辛辣厚味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并应戒除烟酒。 ● 适劳逸,慎起居。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御邪能力。 ● 畅情志,少忧烦,保持情绪乐观,...
肺气虚: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用补肺汤。 心气虚:心悸,劳则尤甚,自汗,用七福饮。 脾气虚:面色萎黄,纳呆,食后胃脘不舒,便溏,用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腰膝酸软,用大补元煎。 心阳虚:神倦,形寒肢冷,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用保元汤。 脾阳虚: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