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牙源性皮瘘
牙源性皮瘘
疾病概述
  牙源性皮瘘(odontogeniccutaneousdrainingsinustract),又称牙齿窦道(dentalsinus),是由慢性齿根尖周围炎发生脓肿,从皮肤开口排出,形成瘘孔或炎症性结节的疾病。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详,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皮损处蜂窝组织炎及肉芽肿样改变。牙尖周X线显示为根尖弥漫的X线可透性区伴慢性尖周脓肿。
主要症状
  本病初始常为一红色小丘疹或疖肿样损害,逐渐增大,继而表面糜烂、破溃、排脓,呈基底细胞癌或化脓性肉芽肿外观,损害周围软组织大片红肿,触之有弹性及波动感。损害可出现于眼内眦至颈部的皮肤,但最常见于颏部和下颌部。口腔内检查可见颊黏膜糜烂,病牙中心发黑或有缺损,可摇动。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表现为皮损处蜂窝组织炎及肉芽肿样改变。牙尖周X线显示为根尖弥漫的X线可透性区伴慢性尖周脓肿。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需与化脓性肉芽肿、放线菌病、鳞状细胞癌、下颌骨的骨髓炎、先天性瘘管、深部真菌病、异物反应等鉴别。化脓性肉芽肿病变,病理学检查可见到明显的朗格汉斯细胞细胞增生以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下颌骨骨髓炎通常伴有局部的肿胀、疼痛,血象也明显增高,根据临床特点可进行区分。
并 发 症
本病由于皮肤黏膜的破坏,造成其完整性丧失,故可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疾病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何治疗
(一)治疗  本病轻度的患者,可给予局部使用抗生素或者消毒水漱洗口腔。对于有明显感染以及牙石增生明显的患者,可用超声波去除病牙,同时应对牙周的脓性行牙尖周脓肿根管治疗术。手术后应加用青霉素、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预后  本病虽属良性疾病,预后尚可,但可呈反复发作的趋势。
0.36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