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腋毛癣菌病
腋毛癣菌病
疾病概述
  腋毛癣菌病(trichomycosisaxillaries)病又名腋毛奴卡菌病(trichonocardiasisaxillaris)、结节性毛霉菌病(trichomycosisnodosa),病原菌为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病原菌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  (二)发病机制  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一般不侵犯毛皮质。
主要症状
  多汗者易患此病。多发生于腋毛,阴毛亦可受侵,其他部位毛发不易受侵犯。毛干上有稀疏散在的微小结节,性质坚硬,粘连牢固,有时可呈鞘状包绕毛干。结节一般呈黄色,有时可呈红色或黑色(我国以黄色者多见),夏季多汗时明显,冬季干燥不易发现。患毛失去光泽,病原菌如侵犯毛表层,可使毛干受损,毛发易于折断。结节颜色可使局部汗液和衣服...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查明为微小棒状杆菌。病发直接镜检可见短小的杆菌埋于结节的胶样物质中。皮肤癣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是真菌对角化组织直接损伤(主要是毛发和甲)和宿主炎症反应的结果,后者变化多样。对红色毛癣菌的干燥型感染可见单纯的角化过度,而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所致的炎症明显的脓癣则表现为脓疱。以红色毛癣菌为例,可引起表皮...
鉴别诊断
      毛囊炎: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毛周角化症:遗传性皮肤病,皮疹多见于大腿以及上臂外侧、腋下和会阴部位少见,一般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口扩张,嵌有角质栓。
并 发 症
      腋毛癣菌少有并发症,如不注意卫生、经常搔抓,在较少见的情况下可引起深部组织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的蜂窝织炎、毛囊炎、脓癣、皮下组织脓肿、淋巴结脓肿、Majocchii肉芽肿、足菌肿、疣状增生等。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导致发热、畏寒等症状,需要注意积极抗炎治疗。
疾病预防
      健全各级防治组织机构,开展群众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皮肤病的传染途径和传染方式以及预防对策和及时彻底治疗的必要性,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卫生保健制度等。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一系列体格检查、隔离、管理和治疗制度,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
如何治疗
  (一)治疗  剃去患部腋毛,涂擦1%升汞酒精、10%硫磺乳剂或1%甲醛溶液。  中医疗法:剃去患部腋毛后,外涂复方蛇床子酒(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g,白酒250ml。浸泡7天,滤过去渣,备用)。  (二)预后  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
0.3265s